台股綠油油,短線操作、長線存股都陣亡?「3指標」挑冷門股,6~8成的報酬率入袋

撰文者:孫慶龍 2018.10.26 
 

慶龍所主張的「冷門股投資術(又可稱為:尋找隱形冠軍)」要符合以下三個買進條件:
(1)20天的日均量要在300張以下;
(2)財務結構要非常健全,長期負債佔股本比重不到10%;
(3)公司不僅要有獲利基礎,追蹤本益比更要在9倍以下;

此外,賣出條件則是追蹤本益比上升到15倍時。

 
上述三個冷門股投資法的買進與買出條件,雖然僅是筆者主觀的想法與經驗,但在經由不同時期的電腦回測之後,其客觀數據的統計呈現,直接證實了慶龍的觀點:只要懂得掌握正確的方法,冷門股投資術不但安全,更存在超額利潤。

整體而言,關於「冷門股投資術」不同時期的電腦回測結果如下:

(一)2010年到2013年期間:
1、總進場次數:110次。
2、平均勝率:83.5%。
3、平均報酬率:67.4%。
4、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321.48%(大盤同期為3.89%)。
5、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43.5%(大盤同期為0.96%)。
6、平均做多持股數:37.2檔。
7、平均持有天數:505.48天。

 

(二)2008年到2013年期間:
1、總進場次數:239次。
2、平均勝率:87.22%。
3、平均報酬率:87.39%。
4、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788.67%(大盤同期為2.6%)。
5、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43.99%(大盤同期為0.43%)。
6、平均做多持股數:52.2檔。
7、平均持有天數:490.44天。

 
(三)2000年到2007年期間:
1、總進場次數:472次。
2、平均勝率:83.36%。
3、平均報酬率:85.85%。
4、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1048.88%(大盤同期為-2.71%)。
5、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35.7%(大盤同期為-0.34%)。
6、平均做多持股數:78檔。
7、平均持有天數:513.31天。
 
(四)2013年到2016年期間:
1、總進場次數:116次。
2、平均勝率:83.64%。
3、平均報酬率:51.29%。
4、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275.11%(大盤同期為18.2%)。
5、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40.95%(大盤同期為4.44%)。
6、平均做多持股數:35.7檔。
7、平均持有天數:439.05天。
 

(五)2008年到2016年期間:
1、總進場次數:323次。
2、平均勝率:85.11%。
3、平均報酬率:77.67%。
4、投資組合累積報酬率:1402.16%(大盤同期為10.51%)。
5、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35.78%(大盤同期為1.13%)。
6、平均做多持股數:53檔。
7、平均持有天數:534.21天。

 

整體而言,冷門股投資術的選股邏輯,運用在台股的實務操作上,不管是多頭年、空頭年,還是盤整年,都能維持「超高勝率」與「超高平均報酬率」的結果內容,確實是一項值得信賴的投資策略。

當然,平均439天到534天的持有天數,以及35檔~78檔的平均持股家數,時間確實久了點,股票也多了點,不過換個角度想,持股只要1、2年的時間,就可以賺到6成~8成的報酬率,就績效上,確實了得,此外,透過持有股數的分散,還可以大幅降低「流通性」風險,因此對於擁有大部位資金的投資人而言,冷門股投資術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贏家策略。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盤行情再跌,高價股更好入手:生活便利是基本需求,「這兩檔」漲很多

 
 
。撰文者:張簡亦杰 2018.10.26
 

前兩周國慶日才放了一天假,股市就換了個樣子。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想必不會錯過還未開盤前的美股崩盤消息,手持台股的投資人,心中多少有點畫面。台股站上萬點後一年多,在國慶日隔天10/11一開盤,就毫不留情的跌到了九千多點,此時打開券商的看盤軟體,清一色都是慘綠。

不過,股神巴菲特令人說過:「別人恐懼我貪婪」,這話影響了許多投資人的觀念。在資訊透明致使連鎖反應劇烈的現今環境,許多股場上的大幅漲跌,大多來自於從眾心態帶來的影響。對於將資產大部分置於股票的人來說,跌破萬點可能就是在心頭抽一刀,但對於手持現金留意大盤的人而言,跌破萬點,就會是個期盼已久的進場時機了

既然如此,更該好好選幾檔股票瞄準,有許多企業表現不錯的中高價位個股,就可以趁跌價時買入,再慢慢養大。透過「生活選股」的方式,找尋日常中無法避免的消費項目,找到了上市櫃的超商百貨業「全家(5903)」及「統一超(2912)」

全家及統一超近期的大新聞,大概就屬科技概念店(無人超商)相繼開張了。在此之前,台灣的超商多仍遵循傳統零售百貨的銷售方式,店內陳設多款商品,選購後交由櫃台人員結帳。但自從今年三月底全家超商率先讓自動化服務上線,統一超商於七月也跟進後,便利商店的購買形式,已有不少項目被機械及電腦取代。除了配合科技進展,這些舉動也是為了能減少固有的大量人事成本,增加兩家超商的營收毛利。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全家(5903)及統一超(2912)的幾項數據表現:

 

註:統一超因去年第四季出售了上海星巴克20%的股權,獲利高達210.71億,單EPS貢獻就達20.26元,不過因這樣的收益為一次性,所以我們在計算EPS時,須進行還原,因此得出的近3年EPS平均為8.98元;而全家的部分沒有本業以外的重大一次性獲利,因此EPS為6.06元,也是保持平穩。兩檔近幾年的EPS表現都在期待範圍內。

表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現金股息殖利率。這兩家超商龍頭都有個特點:配息比重低。全家(5903)近五年的每股配息不出5元上下;統一超(2912)是7元上下,以購買兩檔股票一張動輒二、三十萬而言,這個股息殖利率,實在低得心酸。

既然是有潛力的股票,若沒有豐厚的配息率,則應是股票本身價位的成長不容小覷。確實,這兩檔在今年的漲幅都很驚人

 

10/11當天台股大跌,當天全家的價格從10/9的219元跌到210元,隔幾天又再度下殺至207元;統一超則是從10/9的346跌到319。不過直至10/24收盤時,全家的股票已經上拉回210元,而統一超則是買氣熱絡,回升至338元。就在台股一片慘綠時,這兩檔仍時時閃紅燈。(全家日常交量約幾十至幾百張、統一超日成交量約兩千張上下)

市面上最熱門的指數型基金0050今年至10/9以前帳面價值漲幅僅0.7%、台股最大檔的台積電(2330)今年的報酬率都只有不多不少的5%,全家和統一超卻繳出超過20%的報酬率,這樣大幅超越大盤的漲幅,無怪乎讓股東樂翻天。至於本益比,在股權出售事件前,兩檔股票都離30不遠,雖然偏高,但屬百貨通路類股的常見現象。

雖然超商賣的東西不便宜,但生意依舊紅火,若要說人們的生活能否離開便利超商,短期間還真的不可能,這也保證兩家超商可穩健經營與獲利,唯一較大的風險是偏高的本益比,是否會因獲利成長率下滑或停止成長後而被大幅修正,這才是投資人應該密切追蹤的重點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中華電有得比!存股達人公開:4檔「冷門股」股息年年成長,今年比去年大增25%

撰文者小樂 2017.03.31 
 
 
每年3月到5月是臺灣上市櫃公司公布配股配息政策的旺季,而通常前一年業績良好的公司,如果沒有其他特別的原因,也都會維持穩健的配股配息政策,甚至加碼演出!

我認為台灣股市的高殖利率一直是相當吸引人的特色,以台灣幾家優秀的公司如台積電、玉山金、中租-KY,去年獲利仍持續創高,連帶也配發相當豐厚的股利。如台積電今年預估配發每股7元的現金股利,可說是創了20多年來的新高,以3/30日收盤價191.5元計算,仍有3.6%的現金殖利率。至於經常被視為高殖利股的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華電信決定配發4.95元現金股息、遠傳電信決定配發3.75元現金股息,這兩家公司現金殖利率可達4.75%到5%之間。

投資這些高配息、高殖利率的股票,雖然不容易看到股價的暴衝,但透過股息再投入的方式累積手中股票,其實長期而言的績效並不會比較差。反而散戶在經常追高殺低的過程中,喪失了持續擴大股票數量累績資產的機會。

除了一些台股權值股外,我也會投資一些中小型的股票或是海外市場的港股(如港燈、香港中華煤氣)和美股(如L BRANDS、Realty Income Corporation)。以台股而言,我持有的三芳(1307)、聯華(1229)、台中銀(2812)、福興(9924)等公司的股票,雖然都不是市場上的熱門股票,但是每年獲利均有成長,今年也配發不錯的現金或股票股利,現金殖利率也在5%到6%之間。另外一方面這些公司經歷多次的景氣循環,仍能在該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連續多年維持獲利,長期持有的股東可謂受益匪淺!

「少,即是多」也許一開始你的本金很少,但是若能明白擁有生息資產的道理,終將走向財富的康莊之道。投資不是要我們做出複雜的模型評估與風險預測,而是透過我們的理性分析專注於少數值得關注的優秀公司,並堅持持有下去。

「我總是告訴商學院的學生,當他們離開學校,他們的打洞卡上有20個洞。每當他們做了一個投資決定,他們就用掉一個洞。因為他們不可能在一生中達成20個超棒的投資決定。他們可能因為3個、5個或7個決定致富,但不可能每天找到一個。」

巴菲特說得很好:

每一次的投資決定,就代表可能的風險產生,因此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不要做太多的投資決定,而要專注於找出好公司,並且透過時間的複利讓資產跟著累積成長。

或許有的投資朋友會說,買股票賺價差,財富不是能夠較快速地累積嗎?關於這一點我並不否認!畢竟買低賣高的交易行為的確可能使我們的財富在短期內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不斷地進行股票交易將會提高我們虧損的風險。除了頻繁交易本身會造成的「摩擦成本」外,還有就是我們如何確認每次的交易都能「買低賣高」?根據統計,即使是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人,他們的投資勝率比擲硬幣正反面的機率高不到哪裡去(也就是頂多比50%多一點點),那麼散戶如你我,如何奢望自己能夠百戰百勝呢?而且就算交易者可以幸運地在前面99次獲利,也不能保證第100次的進出就能全身而退。

 

我統計了一下這4年來所領到的股息,每年都呈現成長的情況,光是估算今年可領到的股息和去年相較,就有25%的增幅!可見只要找到好公司,不要任意殺進殺出,讓賺錢的公司不斷地累積資產,最終將使股東得到豐碩的財富放大效應。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3個小孩經濟壓力大...曾當流浪教師晚上再兼課,存到300張股票達人:我也是從存零股開始

撰文者陳重銘
2018.10.22 
 

所謂的小資族,應該就是指剛出社會工作,收入並不高,開始面對買房、養小孩等壓力的一群人;特點就是收入在扣除開銷之後,已經沒有多少結餘了,那麼這所剩不多的結餘,究竟是要作何用途呢?是定存、買進負債(貸款買車、買房…)、還是買進資產(股票、基金、債券…)呢?如果選擇錯了方向,20年後家庭累積的資產也會完全的不同。

 

記得我在年輕時工作不穩定,當過5年的流浪教師,又要養3個小孩,經濟的壓力實在是不小。由於我們夫妻都在上班,大女兒放學後只能去安親班報到,兒子跟小女兒則是送給保母照料,一個月下來光是小孩的費用,至少就要5萬元!幾乎把我的薪水都花光光。但是我曉得如果不趁年輕時努力累積資產,長久下去一定是死路一條,所以還是持續省吃儉用,並且到夜間部兼課賺取鐘點費,努力存錢來投資股票。

 

不過就算再怎樣努力,往往一個月下來只能結餘數千元,根本買不起一張股票,所以就只能夠慢慢的買零股了。什麼是零股呢?一張股票就包含1,000股,拿中信金(2891)來舉例,2016年7月20日的收盤價是18.15元(1股),因此買進一張股票就需要18.15×1,000=1萬8,150元。如果1個月只能存6,000元,那麼要存上3個多月才可以買進一張股票。可是萬一在3個月之後股價上漲了,例如漲到20元(一張要2萬),就必須要多付出1,850元的成本。

存錢買股票,一旦時間拉長了,股價就會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如果不想等上3、4個月,那就可以用零股的方式來買進。假設股價是18元,6,000元可以買進6,000/18=333.33股=0.33張,由於不足一張所以就俗稱為「零股」。買進零股除了適合資金比較少的小資族,也具備有「平均成本」、「降低風險」的特點,說明如下:

 

每月存6,000,替自己多賺5%
假設每個月存6,000元,存了3個月之後股價卻從18元漲到20元,要存4個月才可以買進一張,而且成本是20元。但是如果在第1個月買進334股(假設股價18元),第2個月買進333股(假設股價19元),第3個月買進333股(假設股價20元),那麼平均成本是(18+19+20)/3=19元。相較於存錢買進一張的方式,每股省下了20-19=1元,一張股票就省下了1,000元,也就可以多買進1,000/20=50股,等於多賺了5%,長久下來也是會有不少的助益。關於存零股,我有下面的看法:

 

1.不容易買賣:零股最麻煩的一點是只能夠在盤後交易,看不見及時的成交資訊,當天不見得可以順利買到(或是賣出)。有時候要連續掛單好幾天才可以買到(或是賣出)零股,這是與盤中交易最大的不同之處。盤中交易是以「張」為單位,好處是只要價錢合理,幾乎可以順利買到(或是賣出);零股交易是以「股」為單位,只能在收盤後交易,而且「不一定」可以買到(或是賣出)。如果今天無法順利買到(或是賣出)零股,就只能在明後天持續掛單,但是就要承受股價上漲(或是下跌)的風險。

 

2.手續費:零股買賣也要精算一下手續費,目前券商收取的手續費率是0.1425%,但是「有些券商」最低會收取20元的手續費。例如買進6,000元的中金,手續費是6,000×0.1425%=8.55元,由於不足最低的20元門檻,有些券商會直接收取20元,投資人要多繳交20-8.55=11.45元。如果不甘心多繳交手續費,那麼每次買賣零股最少要交易20/0.1425=1萬4,035元,也就是存到1萬4,035元再來買進零股(註:每家券商收取手續費的方式不盡相同,請先詢問你的營業員)。

 

3.零存整賣:有些股票會配發股票股利,因此在除權之後就會得到不少的零股。舉例來說明一下,假設投資人手上有10張的中信金股票,中信金在2016年要配發0.8元股票股利,也就是一張股票會配發1,000×0.8/10=80股,因此10張股票就會配發800股。由於這800股不足一張,只能夠用零股在盤後賣出,但是又不一定可以在當天賣出,一旦拖了幾天才賣掉,萬一股價下跌又會遭受損失。此時就可以事先買進200股的零股,等到配發的800股零股發放下來,會立刻合併成為一張,就可以在盤中順利賣出,不用等到收盤之後。

 

4.累積零成本股票:上述的中信金股票,如果除權後順利填權,此時配發的800股就等於淨賺了(零成本)。投資人也可以賣出原先的10張股票,把配發的800股零股就放著持續領股利。

 

5.適合買進高價股票:拿台積電(2330)來做例子,2016年7月20日的收盤價是170元,買進一張股票就需要17萬元,相信不是一般的小資族可以負擔的,但是如果每個月買進100股(只需要1萬7,000元),只要持續10個月就可以得到一張的台積電股票。

 

6.犧牲小確幸,滴水成河:平心而論,會採用買進零股方式來做投資的,大多都是沒有很多資金的小資族,缺錢又想要做投資,重點只有「節流」這2個字。每天只要少喝1杯50元的咖啡,就可以買進50/18=2.78股的中信金,1個月下來就存到了83股,1年就可以存進1張股票了。犧牲買飲料、吃零食、抽煙⋯⋯等小確幸,你每年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存進好幾張的股票,這個就是存零股的魅力了!

 

7.產業龍頭:靠買進零股來存股票,首先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但是如果買進會暴漲暴跌的投機股,好不容易存到一張股票了,可是股價卻是腰斬再腰斬,最後的下場反而是一場空。所以建議初學者,優先挑選經營穩定的產業龍頭公司股票,最好是最近10年內都有賺錢的公司,而且也要有穩定的發放現金股利,如此一來買到地雷股的機率也就會降低很多。

 

8.做好分散:辛辛苦苦存零股,要是都集中在一檔股票,然後那支股票又出了狀況,不就前功盡棄了嗎?做好分散就可以避免「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窘境。做分散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產業」的分散;舉例來說,如果都集中存食品類股,一旦遇上食安風暴,下場就會很慘。做分散的方法很簡單,我習慣用「年」做單位,例如今年就先存食品類的零股,明年存電信類股,後年存金融股……,就可以避免單一個股以及產業的風險。但是也不要分散到太多的股票上面,不然管理起來也會很困難,建議分散到5~10檔股票即可。

 

窮人靠薪水,富人靠資產
存零股,其實也是一個「強迫儲蓄」的過程,那麼跟存錢放銀行的「定存」,有何差異呢?大家都聽過「錢愈來愈薄」這句話吧!以前士林夜市的雞排只要35元,現在已經漲到70元了,這個就是通膨,金錢的購買力會逐年下降,也就是變薄了。辛苦存錢放銀行定存,唯一的優點就是比較安穩,300萬以下的存款會受到政府的保障,但是利息只有一點點,完全跟不上「錢變薄」的速度,也就是會「愈存愈窮」。目前有不少銀行,將大額存款定義從500萬元降至300萬元,1年期存款利率只有0.45%,300萬定存一年只有1萬3,500元的利息,真的是慘不忍睹,完全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要怎樣對抗通膨呢?答案就是買進「資產」,會把錢放進你口袋的就叫做資產。例如把300萬的定存,拿去投資5%殖利率的股票,每年可以得到15萬的股息,是定存利息的11.11倍。以目前的台灣股市而言,還是可以找到股息殖利率5%左右的績優龍頭股(例如中華電),如果把錢拿來投資這些公司的股票,你的資產就會以每年(平均)5%的速度成長,自然也就可以逃過通膨的荼毒。

存零股的方式適合所有的上班族,首先就是努力做好節流,不抽煙、少喝飲料、不吃大餐、不買奢侈品,靠著節流節省下來的錢,每天都可以存上好幾股的零股。再來就是一定要「堅持」,存零股就是靠著「強迫儲蓄」來達到「聚沙成塔」的效果,只有一直堅持才會產生「複利」的效果,所以要有存上十幾二十年的心理準備。要知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很多有錢人都是從零開始累積資產,持續地存進零股,你的股票資產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一瞑大一吋」。

「窮人靠薪水,富人靠資產」,誰願意辛苦工作一輩子?把工作收入拿來支付生活開銷之後,你又剩下了什麼呢?唯有努力存進資產,人生才可以改變。只要你肯堅持,總有一天你的股票資產,每年產生的股息會超過你的生活花費,此時就是達到「財務自由」的最高境界,人生再也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愈早存零股,「財務自由」才會愈早到來。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衰退產業竟藏成長股!年成長20%,夕陽產業「4階段」變黃金標的,選股必看!

撰文者:《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2018.10.22 
 

中度成長股》夕陽產業找到新動能

如果對你來說,每年獲利成長10% 以下的個股,表現不夠亮麗,那不妨配置一點資產在每年獲利成長10% ∼ 20% 的中度成長型個股,就有機會放大報酬率,加速資產累積。

企業追求成長,須具備新應用、新技術、新市場

要如何找到每年獲利成長10% ∼ 20% 的個股呢?在投資市場裡有一段話,大意是公司想要成長,就必須有「新應用、新技術、新市場」(詳見圖1)。尤其是想要追求1 成以上的成長幅度,如果公司只是靠著原本的技術、舊有的應用面,以及已知的市場去發展,最多只能緩慢、穩定的成長,而新應用、新技術、新市場才會是一家公司大幅成長的重要關鍵,且這些條件不需要一次全部符合,只要把握其中一項就可以創造出公司的成長動能。

 

雖然多數人可能會認為新應用、新技術、新市場只會出現在新興產業或是新創公司中,但其實在「夕陽產業」中也有機會挖掘出具備成長動能的好公司。通常沉寂很久的夕陽產業都不太被人注意,但因為在該領域專注、耕耘已久,如果技術一有突破且被市場接受,就有機會變身成長股、創造高報酬!

夕陽產業又可稱為「衰退產業」,通常指的是技術成熟、創新枯竭、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等狀況同時發生的產業。除了夕陽產業之外,不少傳統產業也是屬於有機會再成長的產業,傳統產業雖然穩定,但很常陷入「紅海」的市場陷阱之中。譬如當公司想要擴大市占率,就必須降價搶客,然而,降低售價等於壓縮利潤,各個公司都陷入血流成河的殺價競爭(詳見圖2)。

 
 

舉個貼近你我生活的紅海案例─電信產業的4G(第4 代行動通訊技術)服務在2014 年開台以來,電信三雄─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遠傳(4904)的網路吃到飽方案,從當年最便宜每個月仍要價上千元,一路砍價至最新每個月只要499 元(截至2018.05.10)。

在這期間內更可以發現,電信三雄的利潤比率開始往下掉,台灣大近5 年的毛利率下跌最明顯,從 2013 年的35.83%,一直到2017 年為止,毛利率剩下30.49%,較4G 開台前下跌了5.34個百分點(詳見圖3)。

 

 

夕陽產業變身成長股,會歷經4階段
面臨紅海競爭的夕陽產業、傳統產業要如何變身成長股呢?當然,新應用、新技術、新市場會是關鍵!若要見到1 成以上的成長,以夕陽產業和傳統產業來說,因為市場早已飽和,所以多數都是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然後漸漸被市場接納,進而帶動成長。

若反映在財務報表上,應該是這樣的模式(詳見圖4):

 

第1 階段》毛利率、營收持穩,且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第2 階段》毛利率出現小幅成長,但營收未有明顯波動,主要是因為新技術的產品還在市場裡「試水溫」,產出的量能不大,因此即便毛利較高,也未能影響公司整體毛利率太多,對營收的挹注亦不大。

第3 階段》隨著新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愈來愈高,出貨量隨之提升,營收也跟著放大,毛利率較先前第1 階段時大幅成長。

第4 階段》隨著出貨量大增,或可能有新的競爭對手加入,於是降價以換取穩定的訂單、客源,毛利率開始緩慢下修,營收則維持一定水準。不過隨著毛利率下修、營收持平,換來的會是營業利益和每股稅後盈餘(EPS)下修。

每個階段的股價表現會因為毛利率、營收的變化而波動,通常在第1 階段,因為基本面長期沒有什麼變化,股價當然也都在一個箱型區間波動,上下起伏不明顯,頂多隨著大盤變化,而且若是夕陽產業,還很有可能是「雞蛋水餃股」,也就是股價不到10元的股票,同時伴隨成交量低迷的問題。但是,經驗老到的投資人都知道,毛利率是公司改善獲利的關鍵,當發現毛利率提升,雖然營收沒有起色,但是只要投資人對公司夠熟悉的狀況下,就會看好而開始買進股票。隨著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家公司的變化,股價就會明顯上揚。

第3 階段,因為營收放大、毛利率也持續成長,市場上所有投資人都清楚發現這家公司的轉變,相關研究報告、討論的人變多,當然追捧的資金也不會少,此時股價被推升到另一個層次,也往往會把未來的獲利一併計入,使得這個階段的股價老是處在較高的本益比(PE),且「價格」大於「價值」,追價的投資人風險大幅提升。

來到第4 階段,當公司的成長動能趨緩,雖然營收維持,但毛利率下修,營業利益、EPS 也跟著縮水,股價就會開始修正,加上因為先前已經把未來獲利部分評估進去,這階段的股價修正通常較上漲時更快

當第4 階段結束,公司的展望會是一個新的階段,不管獲利或股價,都會回到類似第1 階段的平台整理,直到公司出現新的成長動能才會開始新的循環。整理時間依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狀況略有不同,不過平均來看,每個階段的時間約3 ∼ 5 年,當一家公司成長走勢持續3 年,投資人便要有所警惕,畢竟花無百日紅,而且傳統產業很常會有景氣循環的問題。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班前買咖啡,在超商挖掘民生成長股!食品股「這檔」長期向上,因為「習慣了」

 
 
撰文者:《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2018.10
 

低度成長股》成熟產業穩定發放配息

 

「選股要去商店街,而非華爾街」這是作家阿格力在其著作《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一書中所提出的觀念,想要找到每年獲利穩穩成長1成左右的個股,最適合這個方法。

通常,這種低度成長股具有以下2個特性:

首先,通常會是成熟產業,因為成熟產業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其供給和需求都趨於穩定,不會突然有大量訂單出現,也不容易有新的競爭者加入,因此獲利狀況平穩,鮮少有大漲或大跌的狀況產生。

第二,能夠穩健成長的公司通常在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多半是市占率較高的龍頭股,且因為有龍頭地位,具備定價能力,每年可以適當反映通貨膨脹、成本起伏,藉由調漲售價保持營收和獲利的成長(詳見圖1)。

 
 

這樣的低度成長股比較容易在食品類股、民生用品類股中找到,所以阿格力才說,要找到穩健的成長股,可以去商店街看看哪些食品備受青睞,或在通勤的路上找找市占率較高的民生用品、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司。

 

基本面維持一定水準,配息固定或逐年成長

而這類型的成長股,其財務和股價方面的表現也有其特色,以下針對各個特色分別說明:

特色1》股利年年增加或持穩
一般民眾在選購食品或民生用品時,多半是出自於習慣,如果買了這項商品,使用後評價不錯,那麼基本上就會一直沿用下去,對於品牌的忠誠度較高。而且既然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或民生用品,表示需求並不會因為口袋空空而消失,好比買白米,多數人並不會因為收入變少而不買,因為肚子餓了還是要吃飯,不像唱歌、出國這類可以被捨棄的開支項目。

所以公司的基本面都會維持在一定水準,且隨著市占率逐漸擴大、或是擴廠,還是改善內部流程,好比降低營業成本或費用,都能使獲利增加,這些都是穩健成長的公司能做到的事。

而配息的來源就是獲利,只要公司每年的每股稅後盈餘(EPS)持續成長,配息的絕對數字通常都會愈來愈高或至少持平。所以,有時候可以從配息政策來觀察該公司的營運是否穩定、財務是否可靠。

特色2》現金股利發放率較高
通常企業在草創時期,因為需要大量現金用於擴廠、購買設備或是研發技術等等,所以幾乎無法發放現金股利;到了成長期,仍需要有較高比例的資金投入上述的開支中,但隨著獲利成長,已經可以開始發放現金股利給股東,不過有時候需要大量資金周轉時,也可能會以發放股票股利的方式保留現金給公司運用。

直至企業發展成熟,擴廠和研發等需求降低、投資機會減少,營運、獲利狀況穩定後,公司會更有能力配發現金股利給股東。

而且對公司來說,如果賺到的錢不配給股東,公司還要被課徵「未分配盈餘稅」,所以當公司不需要現金時就會盡量配發給股東(詳見圖2),甚至還會把先前的保留盈餘也分配出去。因此發展成熟的公司其現金股利發放率都較高,有些年度甚至超過100%。

 

 

特色3》非熱門股,股價少有炒作現象
低成長的公司通常營運穩定,換句話說,也就是代表較缺乏話題性,因此這種公司都不會是熱門股,股價較少有機會突然受到大量資金追捧而大漲,也就不容易有炒作的狀況出現,但是不代表成交量低,仍得視個股狀況而定。

 

特色4》本益比相對穩定
市場上不少投資人都會利用本益比來評估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詳見5-3),計算方式為「全年的EPS×本益比=股價」,不過,如果利用已經公布的財報,也就是歷史數據來計算的話,就很容易錯失未來成長力道強勁的公司,因為當公司獲利有爆發潛力時,投資人會把未來的獲利先評估進去,因此也容易造成本益比的波動較大。

然而,因為低度成長股每年的獲利成長幅度在1成左右,因此多數人在買進這類型的公司時,通常會直接以近4季的EPS加總當成計算因子,這樣才不容易追高被套牢,故這類型的成長股其本益比相對穩定。不過要注意,穩定不代表本益比低,因為每個產業的本益比不同,且若屬於該領域的龍頭股,其本益比甚至還會高於該產業平均。

 

特色5》股價長期向上,易漲難跌
在前文中提過,因食品或民生用品等這類的產品需求,並不容易因民眾收入下降而消失,因此公司的基本面會維持在一定水準,所以在本益比穩定之餘,隨著獲利表現愈來愈好,股價當然易漲難跌。

我們舉國內知名的飼料、肉品及食品加工廠—卜蜂(1215)為例。卜蜂在2007年至2011年間,因為獲利狀況相當不穩定,所以股價在7.18元至22元間來回波動,2012年每股稅後盈餘為1.33元,雖然較2011年倍數成長,但因為先前的狀況,投資人必然會擔心隔年獲利是否又會出現「保1大戰」,因此股價仍未反映,直至2013年獲利出爐,EPS 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2014年股價開始上漲(詳見圖3)。

撇除掉2015年因為禽流感的影響,投資人可以從2012年之後的獲利表現,發現卜蜂的狀況愈來愈好,所以紛紛進場,使股價呈現右高左低的正斜率走勢,長期來看是漲多跌少的盤勢。而這段期間的大盤,卻來來回回有4 次接近或超過萬點,第1次在2007年10月、第2次在2011年2月、第3次在2015年4月、第4次則是2017年5月迄今(截至2018.05.11),呈現漲多必跌、跌多必漲的盤勢(詳見圖4)。可見,買到需求穩定、獲利穩健成長的公司,股價雖然仍會受到市場氛圍影響,但起伏不會如大盤顯著,股價易漲難跌。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郵購賣手錶,到開超過4千間分店...美國百年零售業巨擘聲請破產,給亞馬遜的警示 

從郵購賣手錶,到開超過4千間分店...美國百年零售業巨擘聲請破產,給亞馬遜的警示

 

 

對這世代很多年輕人來說,現在最大和最創新的商店已經不在商場中、也不是附近的商店,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實體店面。許多過去15年間長大的年輕人,像是亞馬遜或是阿里巴巴之類的企業在他們每天的雜貨、書籍和電子產品需求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年輕世代很難想像許多年前就已經有像亞馬遜一樣強大有力的企業,而且在零售產業中一樣創新和多樣化,那就是西爾斯(Sears)。

令人難過的是,就在幾天前,西爾斯,這間可能是美國零售產業中第一個類亞馬遜的怪獸級百年企業,剛剛申請了破產。

誰是西爾斯,它能帶給我們什麼教訓?

 

對許多在美國生活或長大的人來說,西爾斯很可能是最知名的商場品牌之一,特別是在他們的童年時期。當我在美國舊金山工作時,辦公室對面有一個大型商場,有時候我會去那邊的美食廣場吃午餐,旁邊有個很大的西爾斯,每次在前往美食廣場路上,我都會經過一排又一排的商品,陳列著現代家庭會需要的東西。

西爾斯什麼都賣,從他們自有品牌的衣服、電視到冰箱甚至是輪胎。在美國幾乎每一個老派郊區式大型商場中,總會有一個西爾斯在商場末端作為主力商店(anchor store),消費者都很容易看到和找到。

西爾斯成立於100多年前,一開始在19世紀晚期以郵購的方式販售手錶。就像亞馬遜一開始只是在線上賣書,不到10年的時間,西爾斯的產品線從手錶逐漸擴張到所有的品項,像是日常服飾和家用電子產品,它著名的型錄成為每個美國家庭中常見物品之一。

就像亞馬遜一樣,很快地在1906年,西爾斯也進行了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在接下來的70年是道瓊工業指數的主要成分股。根據報導,他們在那些年中提供了投資人4000倍的投資報酬。

在很多方面來說,就像現代高估值的新創公司如亞馬遜或阿里巴巴,西爾斯對零售業的改變被視為改變了整個產業和生活,就像是現今電子商務的顛覆性一樣。

在巔峰時期,西爾斯是一個怪物,輕易地控制幾乎所有美國人的零售習慣和需求。它很快賣起了樂器甚至是房子。就像是亞馬遜現在做的事情一樣,後來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西爾斯跨足了保險和金融,甚至發行了自己的信用卡,幾年之內成為美國最大的信用卡企業之一。

雖然最早的商業模式是郵購,西爾斯逐漸轉型為一個實體的百貨公司,並進駐全美所有大型商場,全盛時期,它有超過4000家店。在1970年,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築落成於芝加哥。西爾斯把總部設在那裡並買下了冠名權,很快就成為芝加哥地標,也就是西爾斯大廈(Sears Tower)。

最近幾年大樓的冠名權改了,不過每個人之前應該幾乎都看過西爾斯大廈。你還記得在電影變形金剛3最後的大戰中,特種部隊跳傘時旁邊的高聳黑塔嗎?那就是西爾斯大廈。

所以發生了什麼事?就像所有類似的故事一樣,隨著公司變得越來越大,它變得太大了,無法有效率進行轉變而變得臃腫。當然,還有其他競爭對手很快出現,從沃爾瑪到後來的亞馬遜。時代變了,顧客的行為也有所變化,現在變化甚至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還要快,有時候,就像是許多鋼鐵公司、電視製造商、汽車公司,當他們變得越來越大,看似不可一世時,他們根本無法快速改變以適應新一代的購物方式。

不過才20年前,一度輝煌的4000家商店,變成陳舊的商店,效率低下。過去20年的資深管理人員無法跳脫一開始成立時的企業文化和包袱,他們永遠無法真正夠快地來應對更輕更快的企業。

或許西爾斯的故事會是一個警示,不管我們有多大,有多少店面,掌握多少客戶或壟斷多少市場,我們應該要一直保持誠惶誠恐,因為沒有什麼是永恆的。10年前讓我們成功的事情,在現今快速變化的年代,可能在10年後直接導致僵化和快速衰敗。

亞馬遜現在的成長就像是對照組。西爾斯從手錶開始,而亞馬遜從賣書開始,而現在亞馬遜透過併購和擴張,也進軍實體店面。亞馬遜在雜貨、自有品牌服飾、電子產品甚至是影音串流服務領域的擴張幾乎是不可阻擋的,幾乎殺死了它進入的每一個產業的每一個競爭對手。

這現在已經太常見了,在商業圈中,甚至有一個關於任何公司或未來產業將要被亞馬遜顛覆或甚至摧毀的半玩笑話:亞馬遜致死(death by Amazon)

就像許多年前的西爾斯一樣,當它認為可以征服一切並銳不可擋時,它能持續多久?這可能是在快速成長期或顛峰期的企業領導者,要問自己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技術上什麼樣的突然變化或是有著超高效率或創新的新進入者,會突然轉變戰局並摧毀自己呢?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多年不聘業務,卻占中國高階市場5成!這家台中機械零件廠,員工均產值比股王大立光高 

20多年不聘業務,卻占中國高階市場5成!這家台中機械零件廠,員工均產值比股王大立光高

普森總座父子檔背後的企業辦公室也是組裝生產線,一支支占工具機成本逾1成的主軸,就是從這賣到全世界。(攝影者.駱裕隆)

 

賣得貴卻賣得多,普森專注出貨品質,拒絕殺價競爭,

20多年不聘業務,吃下中國高階市場5成市占,日本大廠也埋單。

 

一家台中的機械零件廠,員工人均產值竟比股王大立光多30%!

它是普森精密主軸,在台灣30多家專業工具機主軸廠中,它是營收最大的一家,2015年營收7億3千萬元;以60位員工數計算,每年人均產值達1千2百萬元,比大立光2015年約9百萬元的人均產值,高出3成。

主軸是工具機的心臟,少了它,機器就無法靠旋轉加工零件;它是整台工具機中,僅次於電腦控制器的最貴精密零件。

 

 

在全球的主軸市場,德、日產品價格最高,約比台製高出1倍,台製品又比中國價格高出5成;普森的產品至少比台灣同業貴1成,定價介於日、台之間。它目前在中國車床、磨床等高階工具機市占破5成,除了不怕中國紅色供應鏈,連精密機械強國日本知名工具機大廠都是它客戶。

奇特的是,它超過20年沒請過一位業務。「我腦袋裡都有顧客分類,掌握高階30%的客戶,」普森總經理彭森榮從不低價搶訂單,甚至敢挑客戶。

台灣工具機業約有3成訂單倚賴中國市場,主軸廠更高達5成。早期許多中國客戶只要低價,品質其次,許多台廠碰到中國客戶出價,能賺到錢就賣,普森則敢拒絕以低價訂單快速搶占市場的誘惑,選擇聚焦中國工具機中,品質、管理、生產、財務等綜合實力前30%的A級客戶,捨棄剩下70%的潛在訂單。

當有些同業為了搶占市場、業績,甚至願意不收訂金、貨款就先出貨,等產品沒問題再付款,普森卻堅持收到訂金、貨款才出貨,「我自己有核心能力,主動權在我手上,不是被顧客牽著鼻子走,」彭森榮不諱言,「用價格取得的市場,最終還是會死在市場的價格。」

2015年中國市場不景氣,台灣主軸廠平均業績衰退4成,普森僅衰退近2成,衝擊相對有限,就是高階產品的市場定位發揮了功效。

「產品品質不是一百分就是零分,沒有模稜兩可的空間!」彭森榮早在近40年前,就曾被派到日本工具機大廠學主軸技術,年輕時接收到的標準,深刻在腦海裡,他不只學到技術優勢,並堅信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

但要做高階產品,難度很高。

 

標準比對手高1倍 , 廠房設空調,零件用日本貨

 

一旦主軸精密度有誤差,工具機生產的產品精密度就無法達到要求。例如,車床的主軸迴轉精度,台灣業界要求控制在3微米(0.0003公分),加工出的產品要達到只有一根頭髮的25分之1般細緻。

追求更高的精密度,關鍵零件哪怕成本約貴5%,彭森榮仍堅持採購日本零件。為避免溫度熱脹冷縮影響產品精密度,普森廠房組裝生產線全都有空調,和一般機械業的黑手工廠大不同;他也從不考慮到台灣以外的低人力成本國家設廠。

「一般客戶7、80分就算及格,它最低要95分才算及格。」供應商昆輝鐵工廠董事長謝在坤透露,有的客戶產品和設計圖差一點點沒關係,普森卻完全不接受,就連肉眼看不到的細微瑕疵都不行。

「精密零件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糊,一絲不苟精神很重要。」為提升品質,彭森榮還要求外包衛星廠,配合開發專屬模具、加工夾治具,符合他標準的外包衛星廠,就能跟著它壯大,一起賺錢。

雙方合作至今超過20年的昆輝,第一年營收不過1百萬元,2015年已做到3億元,其中普森訂單超過一半,現在謝在坤的代步工具是千萬元的跑車賓利。

堅持品質,這讓普森的精密度比台灣同業的標準值更嚴一倍,也就是一根頭髮50分之1的精密度,所以產品價格比同業貴至少1成。

「(中國同業)永遠不可能超越我普森。」語氣中,彭森榮流露出滿滿自信。

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學院院長林豐智觀察,中國同業可以挖角、買最好的機器,卻複製不了普森長期累積的技術門檻和衛星工廠系統,「就像技術員和工匠的差別。」

 

中國景氣衝擊營運 , 逆勢加碼投資,甩開同業

 

不過,縱使聚焦A級客戶,普森營收仍不免受到中國景氣放緩衝擊,從2011年業績最高峰的13億元營收,到2015年7億多元,4年營收跌4成。幸好公司毛利率還是在3成以上,加上幾乎零負債,反倒讓它有選在谷底加碼投資的空間。

普森共砸下上億元更新設備,2016年再採購一台要價千萬元、全世界最精密的瑞士磨床。

營收下滑,為何不是砍成本,反倒加碼投資?

「這是景氣循環因素,」彭森榮認為,中國仍會是工具機主軸最大市場,單一客戶訂單都比其他國家高,再對照過去工具機產業平均6年會有一次景氣循環,現在已是景氣谷底,所以該公司策略不會隨景氣波動大改,目前在中國市場比重占營收近5成,未來仍會維持至少4成;而加碼投資維持高品質,更是該公司在中國市場領先同業的關鍵。

2016年1月初,普森接到中國A級客戶一次5百台的主軸訂單,另一客戶也準備下單,都透露中國高階工具機市場庫存已逐漸消化完,並有急著出貨的跡象。隨著景氣觸底回溫,普森選在谷底投資、拉大同業差距的策略,也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了。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家訓成為家族企業轉型之痛

98歲福壽油廠 接班人叛逆養雞記

好味食飲公司聯合創辦人洪紹凱(右)、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左)。

好味食飲公司聯合創辦人洪紹凱(右)、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左)。(攝影者.楊文財)

 
 
 

洪堯昆推養雞新事業7年才突破家族阻力

 

圓臉大耳、笑容滿面的日本財神圖,是過去家庭常見的福壽沙拉油標記,也是台灣第二大油脂廠福壽實業象徵。

走過98年的笑容標籤,彷彿代表著福壽洪家的家訓:以和為貴。但這4個字,卻也成為接班人轉型之痛。

福壽從製油起家,陸續跨入飼料、肥料資材等領域,今年上半年淨利成長169%,幅度高於同業。除了大環境好轉,也反映第三代接班人洪堯昆推動的寵物食品、養雞等轉型方向漸有成效。

 

 

 

 

小檔案_洪堯昆

出生:1953年
學歷:日本駒澤大學經營學系
經歷:福壽實業執行副總經理
現職:福壽實業董事長

 

 

小檔案_洪紹凱

出生:1981年
學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經歷:CM Design設計師
現職:好味食飲公司聯合創辦人

 

尤其是他近年最花心力的養雞事業,去年占營收比重已提升到近9%,虧損規模也大幅縮小,並寫下全台產銷履歷雞隻7成市占率的成績。

家人反對整合下游
投資金太高,殺生也被排斥

這段轉型記,是一場艱苦的家族企業磨合史。

八○年代末開始,台灣飼料業市場漸趨飽和,毛利率從過去近20%下滑到6%以下,同業紛紛整合上下游,投入養殖、屠宰與肉品加工,期望提升獲利。

2007年,剛接任董事長兩年的洪堯昆察覺,飼料事業部獲利連兩年下滑,達15%,本業岌岌可危。他向董事會提議,由飼料跨入下游的白肉雞電宰市場。然而,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卻是自己的家人。

除了投資金額將達新台幣上億元,家族股東擔心金額太高,回收遙遙無期,還有外界難以想像的爭議點:宗教。「家族篤信佛教,對開設電宰廠這件事比較排斥。」洪堯昆的堂弟,洽富實業總經理洪堯棟回憶。

長達7年,洪堯昆卡在家族與企業發展間,動彈不得。

一方面,他須遵守「以和為貴」的家訓。福壽是兄弟創業,相信集體決策是家族共治之道,甚至他40多歲時,父親把一幅「和」字掛在他辦公室,要他凡事和氣待人、三思而後行。

但這個「和」字,卻成為他尋求企業成長的阻礙,加上家族股權相當分散,並無絕對大股,使得協商速度很慢。

老臣喚「猴死囝仔」
想推新事業,改找數據說話

另一方面,他正看著對手,彎道超車,紛紛跨入雞隻肉品加工,藉由幫雞農打開通路,綁定飼料銷售,股價與獲利翻倍。

年輕時,他是數十位弟妹眼中的帶頭大哥,赴日、美留學,30多歲回公司接班,因不斷提意見、四處點火,還被老臣直呼「猴死囝仔(台語,指不聽話的小孩)」。他說,父親擔任董事長時,他扮演改革推動者,常向父親與叔伯提議新事業。

「父親那時候很支持我,做領先同業的嘗試。」洪堯昆舉例,他曾力主發展寵物食品,足足連虧10年才開始賺錢,父親仍幫他一肩扛下來自老臣及家族股東的壓力。

但到他46歲時,畢業自台大經濟系、善於管控財務的叔父洪皆生接任董事長,經營模式從大膽創新轉為保守。

當時他已銜父命到中國設廈門廠,生產魚飼料,在10年內成為當地魚飼料出口量冠軍,他回憶,那段時間少了父親的後盾,同時面臨同業削價競爭、大量挖角自家員工的困境,是接班前遭遇最多挫折的時期。

「做沒有絕對把握的事,需要一股膽氣,除了嘗試的膽氣,還要有接受失敗的膽氣。」洪堯昆坦言,他曾嘗試投資養殖海鱺魚卻失敗,了解到嘗試錯誤雖重要,但也須有證據支持,才能大膽嘗試。

因此,2005年他接任董座後,3個月一次的家族會議,6名各家代表,對他想投入養雞事業遲遲無共識,他用同樣方式克服:讓數據說話。

每年股東會,他都向股東分析,同業用白肉雞綁住飼料生意的策略,對福壽帶來威脅。同時,帶家族同輩拜訪歐洲與韓國的電宰企業,了解最先進的製程,研究福壽的突破點。

「我們是從第二代反對聲音中,先把第三代拉攏起來。」洪堯昆堂弟、福壽實業執行副總經理洪堯欣回憶。

直到5年前,父輩親戚逐一退出管理階層,數據才終於驚醒眾人。曾是台灣飼料業第2名的福壽,在10多年內,甚至已掉到第7名。

家人阻力解方:
另立屠宰子公司,減少反彈

同時,他也積極尋求合資夥伴,另成立子公司進行新事業,而不直接以母公司做屠宰業,減少親戚因宗教因素的反彈。

市場不等人,當福壽還在慢慢尋求家族共識時,大成與卜蜂已合計拿下白肉雞近5成市場。巨人在前,洪堯昆看到後進者唯一的切入點:產銷履歷雞隻,因在食安風暴後,零售通路更重視食品安全,這是一個沒有巨人的新戰場。

與福壽合資電宰事業的台灣哈巴公司董事長莊尚文分析,產銷履歷除了投資金額大,難處在於必須重新檢查飼料控管、買進小雞的流程,有些農戶會抱怨,為何要多花時間做認證、定期稽核。

更難的一點是,這意味著福壽不能採業界慣用的換雞、換肉方式,交換不同大小雞隻,維持特定通路雞隻尺寸的穩定。

「後進者為了做出差異化,必須選擇一條最難的路。」洪堯昆坦言。

為此,他引進國內首座氣冷式設備,花同業3倍價、斥資12億建屠宰場,相當於福壽8年的淨利,目的是讓雞肉急速冷凍,比傳統的泡水法更衛生安全,且能延長保鮮期,用庫存滿足雞隻尺寸的標準化。

他也告訴股東,電宰事業預計在上路第3年開始獲利,安撫人心。對不願配合的農家,提高雞肉收購價,增其意願。

儘管生產成本比同業高15%,但因掌握從雞蛋、小雞到肉雞的生產鏈,做到其他屠宰場難有的產銷履歷,反而取得家樂福、王品集團的青睞。

今年,洪堯昆在集團內成立AI辦公室,未來包括蛋雞場、電宰場以及老本行的油脂與飼料事業,都要納入自動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

加速決策解方:
找外人入股,引進經理人

而先前延宕7年才能開展新事業的教訓,也讓他意識到,要完善公司治理,必須淡化家族色彩。於是,他延攬中央畜產會前執行長陳育信,擔任總經理,同時增資新股,引入外部股東、飼料同業的興泰實業。

 

洪堯昆突破家族「慢決策」有成——外部興泰持股16%,成大股東

洪堯昆突破家族「慢決策」有成——外部興泰

█興泰在福壽的持股占比(%)

2010年:6.9%
2018年:16.49%(引進外人占大股,稀釋家族控制權)

█新事業營收占比呈成長趨勢
‧傳統事業:
4年營收占比變化:飼料、油脂、大宗穀物等, -11個百分點

‧新事業(含新品牌喜瑞爾營養麥片、子公司洽富實業之畜產收入):
4年營收占比變化:
1)食品,+1.6個百分點
2)有機肥料,+1個百分點
3)其他(畜產品為主),+8.4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福壽實業年報 整理:呂晏慈

 

「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權跟所有權一定要分開。」洪堯欣支持堂兄的決定,讓福壽創立近百年來,第一次由非洪家成員擔任高層。

「經營者想要做的東西,跟一些長輩想做的不一樣,不一定誰對誰錯,但雙方很難達成共識。」洪堯昆的兒子洪紹凱,看到老爸走過的困境,從美國歸台後,不進公司接班,而與朋友創業,引入韓式炸雞品牌起家雞,採福壽的氣冷雞肉,幫著宣傳父親的新事業。

「先在外面闖蕩是我們家的傳統。」洪堯昆笑說,未來接班人也不一定非得是洪家人,因為在最傳統的產業,也必須時時更新、納入新血,「沒有更新就不會有競爭力。」

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分析,家族企業常會面臨先凝聚共識或先轉型的兩難,前者耗時長,但後者有失敗風險,若經營者不顧共識就先轉型,失敗責任難扛。「家族傳承越多代,股權越分散,意見就越難整合,」他認為,即使引入外部股東,不一定夠了解創辦人初衷或家族精神,達成共識還是最重要。

在洪堯昆口中,百年企業的續航秘訣,是「每一代都在重新創業。」如何維持家族精神,尋求和諧,又能營造創新環境,讓企業有新動力,應是他交棒前最重要的任務。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鴻海 股價面臨「三大隱憂」

四大隱憂之一是今年以來現金減資恢復交易的個股,包括錸德、奇力新、台勝科、信大、義隆電等重新掛牌後,股價兵敗如山倒,皆打回原形,現金減資不再是股價上漲萬靈丹。鴻海能走出不一樣的路?

二是鴻海是外資提款標的,鴻海17日最後一盤殺出3萬張大量,導致鴻海以68.1元收盤創下5年新低,根據交易資料,外資美林大賣鴻海2萬3,653張最多,單是在最後一盤就狂倒2萬0,443張,是倒貨元兇。

外資10月以來賣超鴻海131,906張,持股比例從年初的49.26%,大幅減少至42.82%,外資拿到減資現金,現股賣完了嗎?

三是鴻海基本面,鴻海的三率毛利率、營利率及淨利率,2017年第1季是7%、3%、3%,今年第2季已降至5%、1%、1%,尤其是營運活動現金流量,還出現負值,成長動能出現疑慮。

 

 

鴻海(2317)今(26)日恢復交易,股價一開盤即補跌,盤中跌幅逾8%,賣壓沈重。鴻海最強分析師、異康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認為,經濟成長下修、科技產品需求不佳,鴻海將直接受害,他不看好鴻海未來二至三年的表現。

 

楊應超。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楊應超。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下為記者專訪楊應超的訪問摘要。

 

問:科技股今年旺季不旺,美國科技股財報反應展望也不優,以鴻海來看,他的壓力在哪?

答:我認為,科技股旺季不旺,理由有四:一是科技股股價高低與需求連動,需求又攸關經濟表現,科技產品不是民生必需品,沒錢先吃飯,不會先買手機。我看了20年的科技股,科技股表現與GDP有明顯關係。

IMF預估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各為3.7%,低於4月預估的3.9%,經濟不好,科技產品需求直接受損。

其次,科技產品需求通常有二:一是新產品需求,另一是換機需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過世後,已無新產品,手機及PC只有速度「快」一點及螢幕「大」一點的差別,沒有新產品出現,就要靠換機潮,但換機潮與經濟好壞連動更深,景氣不好,手機能用,就繼續用。

第三是美國聯準會升息,對科技股「雪上加霜」,因房貸上升,等於減薪,影響消費意願,對科技股也是傷害。

第四是科技產品對價格敏感度高,蘋果市占率20%,也就是20%,尚有80%的人買不起蘋果,美國加課中國進口商品關稅,造成成本上升,價格對科技產品是另一傷害。

鴻海規模這麼大,就等同「科技業」,蘋果或安卓平台對鴻海加單或減單,影響都不明顯,但是科技股旺季不旺,鴻海是直接受害。

問:鴻海財報三率三降,第3季預測如何?

答:應該不佳,觀察企業財報不是只看EPS,而是要看「開源」、「節流」,從鴻海開始精簡人力起,就可以看出公司的成長動能有問題,才要從裁減人力下手,採用機器人也是取代人力的作法,皆可以看出鴻海營收成長的隱憂。

鴻海當年從零組件、連接器起家,做到整機組裝、垂直整合,搶客戶搶業務,現在形成包山包海的鴻海帝國,但我卻已看不到成長,因此,我不看好鴻海未來二至三年的表現。

問:鴻海的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的策略,為何沒有看到效應?

答:郭董這項策略走的是軟件路線,其實是對的策略。但由「硬」轉「軟」沒有這麼快見效,大船難轉向。

問:美中貿易戰對鴻海而言,是受惠、還是受害?

答:如前所述,鴻海等同於「科技業」,經濟不好,鴻海直接受害,鴻海去美國設廠,就近供應美國市場,應對鴻海有利,但在美投資的效益,對整個鴻海而言,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

問:鴻海現金減資及分拆上市的作法,為何失效?

答:因為換湯不換藥,資本市場遊戲及母以子貴效益,都敵不過基本面的考驗。

請點加入好友加入班族財富自由的秘密,就能收到重要財商資訊

我們一起當富朋友吧   

加入好友

  部落格版主:郭勁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pv0241x

                                                             手機請直接點擊→https://line.me/R/ti/p/%40cpv0241x

                     Email: kuoikuei@gmail.com

   歡迎點我加入FB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