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房地產趨勢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雖然沒錢買房,但準備一筆小錢當個二房東,每個月替自己多賺幾千到幾萬塊的被動收入,這樣的美好藍圖,在許多辛苦上班的人眼裡,不失為一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坊間的課程應運而生,一個個超厲害的老師,宣傳自己經手物件從幾十間到幾千間不等,除了神奇的破屋改造解析、讓人心動的每月投報率,到實際物件參訪,甚至有些還直接提供有意願學員接手。一條龍的貼心服務,彷彿錢繳出去後,只要按照老師的SOP,下一秒會站在台上分享成功賺錢心法的人,就是自己。

好了,講到這裡,你可能以為我今天要當個酸民,來破解真相擋人財路。不不不~真心說,我對於這種增加被動收入以及增廣見聞的課程,完全是正面認同,也非常鼓勵大家閒暇之餘,花錢上課多充實自己不同領域的知識。但這裡還是要提醒許多興致高昂地非房產領域朋友們,賺錢事小、守法事大;法條在走,sense要有,在砸錢投資自己之前,你應該先搞懂幾件事。

自去年6月27日租賃專法上路後,還是陸續有人丟訊問我一些二房東相關問題,像是,當二房東好賺嗎?只要上完(坊間)課程,就可以當二房東了嗎?據本人不客觀察訪身邊業者,二房東跟買賣物件投資比起來,算是踏實的辛苦錢,有做要賺不難,但相關知識的含量和經驗值累積的眼光是重點。至於上完課程,就可以實戰去找屋主承租,然後改裝後,自己轉租當二房東(註1)了嗎?不好意思,答案是:不.可.以。

這不是錢或能力問題,而是法律問題。

要當個「合法」的二房東(包租業者),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到一間合法的租賃住宅包租業的公司工作,二是自己開一間租賃住宅包租業的公司。

「人必歸業,業必歸會」這句話的大白話就是,想要執業就要在公司底下,開了公司就得加入公會。要開一間租賃住宅包租業的公司,流程就是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後,3個月內辦妥公司登記,完成登記後6個月內繳存營業保證金、置租賃住宅管理人員及加入登記所在地之同業公會,並檢附上開證明文件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租賃住宅服務業登記,領得登記證後始得營業。

至於「租賃住宅管理人員」資格,是指經參加「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舉辦之租賃住宅管理人員資格取得訓練,並經測驗合格,且應於取得合格證明1年內向內政部指定單位登錄及領有租賃住宅管理人員證書,始得受僱於租賃住宅服務業,充任租賃住宅管理人員執行代管或包租業務。

以台北市來說,包租代管業違規裁罰基準4月1日上路,其內容就有說到非經市府核准許可經營租賃住宅服務業者(註2),因違規情節重大,是採查獲次數之累積,第1次查獲即處新台幣4萬至9萬元罰鍰,第2次再查獲處新台幣5萬至11萬元罰鍰...最高可處20萬元罰鍰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公報108年第57期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買屋,你應該有的正確思維NO.3
要致富,重點不在金額,在速度
 
人人都可以成為富翁,事實上,只要時間夠久,理論上人人都可以成為大富翁。只要用最笨的存錢法,就算不靠任何投資理財,一個孩子若從他一出生那年開始,就每個月固定存10000元(當然,一開始是父母替他存的),若這個孩子後來活到100歲,那到時候他也會成為一個「千萬富翁」。
 
只是屆時這樣的千萬富翁已經失去意義,100歲的他已經不能吃好的,可能也沒法動彈,眼睛看不清楚,錢再多也用不上(除了醫藥費及看護費)。
 
這裡就談到致富的一個重點。如果我們問每個人,人人都想要變富翁,但致富是為了擁有那些「錢」嗎?當然不是,錢只是一疊充滿細菌的紙。
 
我們都喜歡致富,但其實我們喜歡的不是那些「錢」,而是錢可以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
 
於是就有這樣的問題:
一、如果理財要犧牲很長一段時間讓自己不快樂,用來換取後來有錢時「短暫的快樂」。請問這樣值得嗎?
 
二、如果一個人到了5、60歲才開始懂得理財,那已經比較晚開始的他,「來得及」理財嗎?

 整個來說,賺錢很重要,快速賺錢更重要。
 
只有快速賺錢,才能用最少的時間成本享受更多的生活好處。
 
那麼,回到成為千萬富翁的話題。前一節我們提到如何成為千萬富翁,答案是只要投入100萬,每年20%固定投報率,那不到二十年就可以成為千萬富翁。
 
但二十年實在太久了,對一個已經50歲的人來說,二十年後可能只能把這筆錢用在跑醫院,以及留給子孫當遺產。這對他來說實在太不划算了,他根本沒有享受到財富帶來的快樂。
 
那到底有沒有更快致富的方法呢?
要更快致富的方法,仍然是應用前面提過的原則,
只不過要增加兩個條件:
一、要提高本金;
二、要增加投報率。
 
大家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驚人,二次世界大戰就因為兩顆原子彈結束的。
但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勝過原子彈。」
 
上一節曾舉過兩個例子,一個是用100萬滾入複利,另一個是用300萬滾入複利。由於計算的模式相同,用簡單的數學邏輯就可以算出,當用300萬做本金時,其
二十年後的本利和應該是用100萬當本金時的三倍。

 

不過當只做為本金時,這三倍代表的只是200萬(300—100=200)。但到了二十年後,這三倍的差距可是高達7,667萬。
 
115,010,000—38,340,000=76,670,000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本金變多,結果會差距非常大。
 
那麼,如果不改變本金,改變的是獲利率呢?如上圖所示,當以100萬做本金,在20%的投報率下,累積二十年的本利是將近4,000萬。
 
如果現在投報率變成30%結果又會是如何呢?
 
答案非常驚人,是19,000萬。
 
所以如果我們把之前的題目「如何變成千萬富翁」,改成「如何變成億萬富翁」,答案就是這個算式了,準備100萬本金,以年報酬率30%滾入複利,答案就會造就你這個億萬富翁。
 
問題是,本節的開宗明義就說了,我們要的是「速度」啊!
 
於是我們就可以來推算,你要如何更快成為富翁,不是增加本金就是提高投報率。
 
假定你的本金就只有100萬,但你想要「五年內」就成為千萬富翁。
 
怎麼做呢?
 
依照複利公式,答案就是:如果用100萬資金,那你必須要找一個投報率達到60%的投資標的,到了第五年底,本利總和就會超過1,000萬。
 
若五年還是太久,有人想要兩年內就變成千萬富翁,那投報率就要非常的大,計算下來,只要年投報率達到220%,就可以讓一個投資者從自有資金100萬賺到1,000萬。220%看起來很驚人,但簡單來說,就獲利率要達到兩倍以上。
 
這 個數字看起來似乎很高,但也不會特別奇怪。例如做生意,有些高獲利的品項,的確獲利就可以超過兩倍。舉最簡單的例子,若一碗冰成本10元,賣價30元,就 是獲利兩倍(獲利=30—10=20,獲利率20(獲利)/10(成本)=2)。在許多有專利的獨佔產業,獲利兩倍以上也很正常。
 
若不談生意,純談投資,有獲利兩倍以上的嗎?
 
有的,就是房地產。
 
記 得在第一節舉的例子嗎?在這個例子裡,準備資金200萬,分別投資兩棟房子,三年後以1,200萬賣出,扣除掉成本,還有獲利將近1,000萬。這個案例 獲利率達38%,而且這個案例是因為還有向銀行借錢需每月還利息,不然的話,以兩年的時間就可以達到獲利1,000萬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只要掌握足夠本金,找到對的投資標的,就可以讓你快速成為富翁。
 
講到速度,如果不以長期來看,不要把眼光看到二十年,那麼之前因為「無法年年維持20%投報率」而被淘汰的那些投資項目,是不是又可以找回來評估呢?

 

的確,有些投資標的,「短期來看」的確會有高投報率,甚至不只高投報,根本就暴利。
 
好比說,一個人如果在股市最低點時買進股票,到股市飛昇到最高點那天出清股票,那他賺的錢是幾倍呢?甚至高達十倍以上都有可能。
 
在臺灣曾經有個時代,號稱「臺灣錢淹腳目」,那個年代泡沫化危機還沒有來臨,有很多人是靠股票致富的。許多人班也不好好上,整天盯著股市看板作夢,誕生了一大堆新貴,還因為財富提升但本身素養沒提升,而鬧出許多笑話。
 
如果一個人能夠「準確地」在最低點進場、最高點出場,那絕對可以做到投報率超過200%,在兩年內就由100萬變身為千萬富翁。
 
問題就出在「準確」。如果大家都可以準確,後來也就不會在金融泡沫來臨時,許多人一夕間資產化為垃圾,昨日還是豪宅名車都市新貴,今日一貧如洗,自殺跳樓事件頻傳。
 
至於期貨,那更不用說,不要說兩年,有人甚至兩天就可以獲利超過兩倍以上。但這樣的遊戲你敢玩嗎?
 
當玩股票時,心情就已經像坐雲霄飛車般起起伏伏;當玩期貨時,更是整個人失了魂,六親不認。這樣的理財方式,健康嗎?
 
如果賺錢只為了得到帳面上的虛榮,卻失去實際的生活,包括健康、家庭乃至於自己整個人生都賠上了,這絕不是賺錢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價。
 
最終,房地產仍是可以快速致富的選擇:
 
一、正確的房地產投資雖有風險,但風險仍在可評估範圍內當我們看股票,可以今天跌10點,明天漲10元,後天又跌20元。
 
但房地產絕不會有這種情形,房地產不會今天市場行情500萬,明天暴升到600萬,後天又跌到500萬,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相反地,房地產的變化都是有跡可循,過程也循序漸進的。一處位在好地段的房產,會隨著當地的日漸繁榮,帶動房價緩步上升,但說緩步,若以兩年為單位來看,又可說是變化很大的。
 
這種變化,以投資者來說,可以帶來高獲利;但以投資的心情來說,又絕不會像股票一樣,會讓心情起起落落。
 
二、正確的房地產投資,會有許多專家為您把關
 
房地產是一門投資學,但不該是門投機學,更不會像賭博一樣必須看運氣。
 
房地產會讓你賺大錢,但每分每毫的漲價,都有明確的邏輯道理可循。房地產植基於市場需求,人們永遠有購屋需求,在一個成長的都市,因應增長的人口,就一定有龐大的房屋需求,包括購屋需求及租屋需求,每個需求都會帶給房地產投資者很多的獲利。

 

如果希望找人幫忙,建議看看你所找的人是否具備
下面的專業:
1、可幫客戶找到符合要求的物件;
2、可幫客戶找到最適合的貸款;
3、可幫客戶將買到的房子用最低成本做最好的整裝;
4、可幫客戶將房子在兩年期間尚不準備賣出的前提下,用好的租金出租;
5、可幫客戶在市場上找到好的買家,讓客戶獲利了結。
 
此外,每個環節都要清楚明白,沒有投機取巧,也沒有任何非法或不道德情事。
 
這世上有什麼投資是進可攻、退可守的?
 
凡是這東西的「本身」就具有「實用」價值的,就可能符合這條件。
 
好比說名畫,當市場有人喊高價時,可以出手大賺一筆。但當市場價不滿意,我仍可以掛在客廳當作裝飾品,就算被典當也仍有不斐的價值。同樣的道理,買賣黃金珠寶,也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相較來說,股票就不是這樣。一張股票如果狂跌,那最終它只是一張「紙」,有人笑稱股票跌價成為壁紙,那這張紙也太小了。
 
其他各種虛擬的投資,例如期貨,例如衍生性金融商品,都是在數字遊戲過後,一旦賠了,投資人就一無所有。
 
另一個投資項目——土地,雖然也是有「實物」,但若投資錯誤,這實用性也不高。例如買到後來沒被列入開發區的荒地,那可能就只是荒郊野外一塊不能種田
也不能做任何用途的石子地了。
 
在比較過幾種投資標的後,最終可以快速投資,又讓投資者較無後顧之憂的,就只剩房子了。投資房子可
以有三種狀態:
第一:自住;
第二:出租;
第三:出售。
 
後二者可以帶來進帳,第一者則可作為安身立命居所,所以買房子絕對不會是「無用」的投資。
於是,我們再來複習,快速致富的條件:
 
一、 本金要提高
投資房地產若有自備款,那很好,但就算沒有足夠自備款,我們也可以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自備款。
 
請注意,我們公式裡的本金,並沒有規定一定是要「自己出的」,當我們可以用低利率向銀行貸出款項,那這筆錢已經合法的屬於我們,可作為本金,透過房子投資理財,同樣可以創造快速獲利。
 
二、 投報率要提高
房子投資當然不是百分百,我也不會公開宣稱只要買房子「一定賺」,而是買到「對的」房子就一定賺。如何買到對的房子呢?此時就需要專家。

 

所謂專家,也絕非股市名嘴那種,他們說了,但你「有聽沒有懂」那種,而是經過客觀分析,和你討論經過你同意,才來做投資。
 
彼時只要分析整體大環境趨勢,藉由適當的財務槓桿,就可以創造高投報率。
 
記得嗎?之前還舉過一個例子,就算沒有準備自備款,也仍可能買得到房子,那時的投報率,可就不只是一倍、兩倍這麼少了。
 
買屋絕非「不可能的任務」。案例一
沒有自備款,可以買房子嗎?
 
從事房屋買賣這麼多年來,我和許多人談過話,遇過各行各業、各式各樣的人。
 
若問起「想不想擁有自己的房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說想。
 
尚未擁有房子的人,當然會很想有自己的房子;就算是已經擁有一棟房子的人,他們也會想再擁有更多的房子。但通常那些已有房子的人會告訴我,他們每個月仍為房貸煩心,光搞定自己的「自住居所」就已經壓力很大,更別提要「房屋理財」了。
 
若問這些人:「想不想改變自己人生?」
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會說:「想改變。」
 
但他們共通的問題,就是:「投資房屋?我當然想。但請問自備款哪裡來?」
 
如果自備款是讓大家裹足不前的最大問題,那在此我很樂意分享:「不用自備款,也能買房子」的實際案例。希望有這方面顧慮讀者,看完後願意真的去做。
 
▓買屋實例
購屋者:黃小姐及其夫婿(房屋登記在黃小姐名下)
購屋日期:2014年
購屋標的:桃園市演說家社區
購屋價格:580萬
 
黃小姐和先生結婚多年,一直賃屋而居。
他們不是有錢人,但生活平靜安穩,丈夫是個中階主管,月收入約6萬元,黃小姐自己也是個上班族,月入4萬元。他們夫唱婦隨,日子過得快樂,但總是有個小小遺憾——他們沒有自己的「家」。
 
他們當然也想買房子,雙薪家庭的他們,收入每月有10萬,比起一般家庭已經不算差了。但他們還是「不敢」買房子,因為:

‧ 大環境景氣那麼差,臺灣的經貿實力已大不如前,身為平凡上班族的他們,對未來也感到惶恐。現在雖然夫妻都有穩定工作,但「萬一」工作出現狀況、公司倒閉或者被裁員怎麼辦?
 
‧ 每月收入10萬雖然看起來不錯,其實這筆錢用來維持家計、夫妻倆不時逛街、吃館子,都沒問題。但若說起買房子又是另一回事了。家庭月收入「只有」10萬,真的可以負擔將來動輒數百萬的龐大房貸嗎?
 
他們的問題,其實也是臺灣許許多多家庭的問題。大部分人只是感到煩惱,但光煩惱並不能改善現況。黃小姐和她的夫婿不一樣,他們有了行動。這行動,不是買房子,而是來「找我」。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賴淑惠

房價什麼時候才會跌到有感?當「釋出量」與「房價」出現「死亡交叉」,2019年起,可能有機會成為台灣房市的「賠售元年」,從小學課本裡,最基本的「供需原則」來解釋,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和新竹地區,推案量約一萬戶,但單季平均銷售率只有12%至14%。換句話說,有高達八千多戶的物件賣不出去,瘋狂「種房子」的建商,不只陷入養蚊子危機,當「釋出量」與連動下跌的「房價」死亡交叉後,這些爆量物件的價格就會開始「網內互打」,墜入房市下一波死亡陷阱!

死亡交叉一:建商狂「種房子」2020年等著撿「賠售宅」

2018上半年,還只是冰山一角,去年1到10月,全台建照核發了9.9萬戶,這是十年以來的第三高,比2017年成長37%,這些都是開工中的新建案!建商信心過度的結果,等到2020年至2021年交屋後,這些大量釋出的物件噴量齊出,對市場勢必造成衝擊,就算預售時先賣掉了五成,剩下五成的餘屋,碰到2020年選舉年前後,買氣只會雪上加霜,屆時,釋出量攀升,房價隨之下滑,「量增」與「價跌」的「黃金交叉點」,就落在2020前後,兩線交疊後,房價恐怕就此一瀉千里。

賣屋 看屋 賣房 出售

回歸實際房市,想趁機撿這類「賠售宅」?當然機不可失!不妨從2018年上半年的使用執照數據一窺端倪,其中,光是新北市就佔了約全國的四分之一,建商選擇大膽重兵佈署新北,2020後想要撿便宜,可以從新莊、三重或是淡水新市鎮等推案量過大的重劃區下手,必有斬獲。當舊房未出,新房又來,這些重大推案區百花齊放,新舊建案勢必產生互相擠壓的效應,一但賣壓加重,只能削價求售,少賠出場,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的購屋族,自然可以趁他病要他命,笑撿這類建商們自作孽的「網內互打宅」。

死亡交叉二:「寬限期」無俚頭展延!2019底「違約宅」斷頭價可期

等不到2020?沒關係,2019應該會先有一批垂死掙扎的房市死士!從數字來看,2018年底,有5429億的房貸寬限期金額即將到期,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這批必須本息攤還的房貸戶,原本即將在2018年底,就要變成房市斷頭炸彈,掀起滔天巨浪,但八大官股行庫殺出成程咬金,祭出寬限期展延方案,讓他們可以再撐一到兩年,但,越晚開始繳本金,本利攤還的數字只會越疊越高,之前繳不起的,給再多寬限期,也只是延後死期罷了。

根據統計,這類「寬限宅」,大約佔市場上房貸戶的三成,約莫是5.5萬戶,裏頭如果有一半撐不住了,市場上就有兩萬多戶的斷頭物件釋出,其實,不少熟知內情的房仲都知道,這類「違約宅」,多集中在空屋量相對較高的新北市跟桃園市,有銀行房貸承作人員私下透露,2019年底,就會有先三成以上,可能搶先到期,這個只剪了一半引信的「違約宅」炸彈,屆時非爆不可,同樣會成為市場上互相競爭的降價物件!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認為「有房有車」才可以成家立業,但今年房市處遇縮盤格局,儘管有許多重劃區推出「殺價取量」,帶動整體房市小幅反彈;但專家還是認為整體房市「長線走跌」的趨勢不會變,因此呼籲大家不要被「房價一定會上漲、老了租不到房」兩大迷思給洗腦,要不然搶著進場的情況很可能就被套牢在高點。

大數據研究中心作者Dr. J在《財富大數聚》撰文指出,過去台灣房市在碰到SARS、金融海嘯時,儘管會碰到房市微幅下跌的情況,但最終仍會漲回來,因此許多人對房市有「只漲不跌」的想法,故老一輩人都會告誡晚輩買房,但這種想法套在現今社會可能已經過時,現在處高房價時代,薪水不增反降,銀行利率低,未來還可能會升息,這跟當時老一輩買房升值機會大的情況截然不同。

另外許多人會有「租房不如買房」的想法,甚至會擔心老了租不到房子,故出現不少「屋奴」;這群「屋奴」為背長期房貸,每天汲汲營營地生活,倘若財務出現狀況,很可能就此過著被錢追著跑的人生,文章建議,未來如果建商推出老人宅,民眾可以考慮買一間或用租的,價格也會比現在的高房價更親民。

2014年時台灣房市達到高點,許多民眾選用房貸寬限期方案買房,而這些方案即將到期,房仲業者就警告約有5.5萬戶將面臨本息攤還的房貸,恐怕會有無法負擔的民眾選擇降價把房子賣掉,掀起一波售屋潮。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房市景氣好時,許多銀行推出優惠的房貸案,像是2年、3年免還本的寬限期等,而在2014年買的預售屋,大多都在2016年陸續交屋,因此寬限期將在今年或明年到期,進入本息攤還階段。

永慶房屋統計指出,2016年至2017年新北、桃園、台中等縣市的交屋量都超過2萬戶,雖然購屋民眾不是全部都選擇寬限期方案,但總共也約有5.5萬戶,將在明、後年將面臨還款金額飆高的問題,負擔突然加重近3倍,恐怕會造成一波售屋潮,且降價求賣的狀況可能會很多。

長久以來台灣一直存在錢多利率低的問題,時至今日,仍有不少高資產階層虎視眈眈的急於為手中龐大的儲蓄尋找出路,而房地產始終都是這些人心中的最愛。最近雖然不少業者不斷釋出房市景氣觸底回升之利多訊息,惟媒體卻依舊陸續出現讓利促銷廣告,從而不少投資者轉而探索國內外經濟情勢之利多與利空,俾便於整體資產配置。

 

當前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美國聯準會(Fed)之縮表以及何時宣布升息,一般預期FED今年2018很可能升息三、四次。另外,美國第二大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Freddie Mac)於3月15日公布,該機構的三十年房貸固定利率已上升到4.38%(一年前為4.15%),係2014年4月以來新高峰。此外,日本央行總裁表示,不排除調整日銀的負利率和釘住十年公債殖利率在零左右的策略。凡此,都讓人不得不關心今年資金鬆緊與利率走勢對市場景氣的影響。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承爸媽遺產,竟是台灣房價崩跌的第二刀?

 

頭重腳輕的人口結構:老人化、少子化。台灣即將預見的兩大主要衝擊,也是社會普遍認知的未來重大困境。

最常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台灣的死亡率是上升還是下降?

通常大多數人會直覺地回答:「下降。」

按常理推斷,下降這個答案似乎很合理,符合皮凱提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的論述:法國的死亡率是不斷下跌(註一)。多數人的答案似乎也沒有什麼錯誤;但是,當我把國內的粗死亡率與死亡人數拉出來看,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1519392833112.jpg

 

死亡率居然會上升,而不是想像中的下降?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價跌10年就會反彈?真相是:少子化、高齡化,10年後才是崩跌的開始!

死亡率上升還是下降?

首先,要來講一下死亡率的問題。

醫療愈來愈進步,我國人口死亡年齡逐年攀高,男生大約77歲,女生大約83歲,而且每10年會增加2~3歲,目前有些國家人民的壽命已經延後到87歲,未來如果基因治療技術突破瓶頸,這個數字可能還會上升。

「台灣的死亡率是上升還是下降?」有八成以上會直覺地回答:「下降。」

主張下降的人通常認為醫療進步,死亡率當然會下降;當然也有少數同學警覺性很高,看到我這麼認真地問這個簡單的問題,當然會感覺有異,則會回答「上升」,但追問下去,對於為何上升的原因卻大多講不太出來理由。

按常理推斷,醫療進步,死亡率「下降」的答案似乎很合理;但是,當我把國內的粗死亡率與死亡人數拉出來看,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1519391808025.jpg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台灣人會被過去的印象束縛,以為房產長期一定往上,然而那僅僅的拔公獅子的鬃毛,根本沒有根據啊!

過去日本人也曾經像台灣人一樣,買房子就賺錢,賺錢就買房子,國際熱錢持續湧入,全國一片繁榮。巔峰時期,日本全國房產總價值,是美國全國房產總價值的4倍!

直到1990年,泡沫終於被戳破,日本房產價格持續下跌26年,跌了7成!也就是說原價1000萬剩下300萬...日本人才終於瞭解到,房子不會永遠漲。

1518330138811.jpg

整理了五大理由,有憑有據的告訴你,未來不是開玩笑的!台灣房地產肯定會下跌很久。

 

1.人口紅利沒有了,買房潛力族減少

人口紅利簡單講就是:國家的勞動人力非常充足!舉例來說:A、B兩國都有100人,A國有80人是青壯年(20人老弱婦孺),B國有40人是青壯年(60人老弱婦孺),那A國就有很好的的人口紅利,B國則無。

從供需法則來看,勞動人口比例高(且持續上升)的國家,代表潛在有能力買房子的人夠多,當然房價才有機會持續上漲。但台灣的人口紅利在今年不幸轉下了!根據日本和美國經驗,這對房市是噩耗。而且在未來20年內,台灣勞動人口下降的趨勢不會變,因此未來的房產當然不樂觀。

1518330149419.jpg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個大泡沫:中國房市


期今周刊,謝金河陶冬博士像穿衣服撞衫一般,都寫中國房地產的問題,正巧中國首富王健林也示警表示,全球最大的泡沫在中國房地產


冬博士在今周刊用的標題是「我錯在哪裡?」他說他作為一個經濟學家,看房屋庫存,土地供應,人口結構及收入來判斷,結果失準了,他說一個距陸家嘴七十公里,有四百多套的住房,開賣2分鐘即被搶光。他看到中國房市亂象叢生,炒作遍地,人心浮躁,這是流動性製造者的瘋狂。

 

陶冬提到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房價總值等於全美國房地產總值的七成,這如同當年一個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而且,中國信貸占GDP比率已超過250%,陶冬說房價升得愈瘋狂,調整就愈痛苦!


現在王健林也跳出來了,最近深圳房價成了全球第二高的城市,上海則是每套2000萬人民幣以上的豪宅成交量最大的城市,中國三大一缐城市房價所得比達70倍,也就是說,不吃不喝70年才能買一套房,台灣目前的16倍相對變低的。
1990年日本泡沫吹破前夕,日本人錢多買遍世界,這回中國中央政府為了圈住資金,把錢趕向房市,銀行信貸也全搬到地產,中國房市從一缐城市吹向二、三線城市,這個愈滾愈大的房地產泡沫,最後會怎麼爆破?一定是全球大事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人口結構出發

92年,台灣面臨SARS疾病的襲擊,全球死亡人數779人,台灣死亡人數也高達47人,當時嚴重到連和平醫院的醫師都限制出院以控制疫情。隨著SARS疫情遠走,台灣不動產走入10年的多頭,在一路走來,房價不斷攀高的過程中,有專家看多也有看空。

從下表中,可以看到台灣地區房價指數在2003年開始快速攀高,雖然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略有走緩,但隨著世界各國印鈔票救市,經濟呈現一副榮景,股市房市不斷快速創新高,2014年來到近期高點的287。

 

1518329151047.jpg

眼看著104年略有下跌,許多人不禁問:未來房地產走勢是漲還是跌呢?

不動產的專家很多,引用數據資料也不少,一般常見喜歡採用住宅開工、貸款餘額、土建融資、建照核發數、使用執照核發數、房價租金比…等數據來評斷不動產市場的表現。但這比較像是落後指標,如同一個人身體健康,不能只看外在的體重、身高、心跳、血壓,還要看其基因遺傳、生活習慣、家庭環境之類的核心因素,才能看到當事人未來的趨勢。否則只是看一些表象數據,很容易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房地產的核心因素,個人認為要從「人口結構」的供需為切入點。

 

房屋長線會一直上漲嗎?

文章標籤

kuoi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